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简介

华大学软件学院是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文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隶属于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清华大学作为创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发起单位之一,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以推进办学机制改革,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层次、创新性、应用型软件人才为使命,坚持“质量第一、素质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建院宗旨,以“教学立院、管理建院、学科兴院、科技强院”为办学理念,遵循“练中学、练中闯、练中创”的实践教学思想,追求并践行精品教育。几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软件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实验平台建设”分别获2006年、2008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软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院设有计算机软件本科专业和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能力、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人才为目标,全力探索优秀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先后确定了“案例教学”、“课程大作业”、“专业专题实践”、“强化英语训练”等实践教学策略和“教授备课制”、“论文盲评制”、“博士生开题四段制”等教学管理策略;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学院还设立软件学院科学研究奖学金项目(SSRT),主办清华大学软件设计大赛,与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联合举办软件创新人才高级训练营,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相关领域赛事,每年拿出10万余元支持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项目。不仅如此,学院的科研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参与科研活动的环境。现有在校学生889人,其中本科生249人,软件工程硕士519人,工学硕士45人,博士生52人。 学院的学科发展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为导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系统科学、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等为依托,注重跨一级学科的交叉与联合。学院在深入研究和分析ACM/IEEE CC2005的基础上,开展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研究,结合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要求,编写出版了《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组织研制了我国高等教育软件工程专业规范。2007年学院软件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软件系统设计、计算机图形学、信息系统工程等5个专业方向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主编的2部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7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学院以建设一支高水平国际化教师队伍为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强调激励与约束并重、量化考核与注重实绩结合,实行分类管理,追求人尽其才,注重团队建设,形成了良性的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目前学院共有教工39名,其中1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1名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1名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2名教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名教师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名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和1名“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2009年学院设立了《软件理论》讲席教授组,2007年图灵奖获得者Joseph Sifakis教授担任首席,其余团组成员10人均由海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另外,学院聘请客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1人,访问教授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创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发起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指委副主任、软件工程教指委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兼任学院院长。 科研工作是软件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学院拥有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实验室(筹)作为其科研工作的支撑平台,同时还组建了四个研究所,分别在软件理论系统、信息组织与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系统安全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学院强调教研相长,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社会,初步形成了良性的科研管理机制,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格局。学院先后承担了七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工程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出十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获得国家数十项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优秀软件奖、863目标产品评测第一名等。 作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积极推行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国际一流水平的学院。